发布时间:2025-10-16
浏览次数:277
随着假期的到来,不少家长的烦恼也来了:孩子手机、平板电脑不离手,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甚至一个假期都沉浸于足不出户的生活。15岁的初三学生牛牛(化名)就是如此。 一到假期,父母就为此头痛。

牛牛今年上初中三年级,特别喜欢玩电子产品。上小学五六年级时,父母给他买了一台电脑,方便他学习。刚开始,牛牛确实利用电脑查阅学习资料。去年暑假,父母发现他的视力大幅下降,经过观察,才发现他在偷偷玩电脑。在父母的干预下,刚开始他还能控制自己玩电脑的时间;渐渐地,父母的唠叨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耳旁风”。

牛牛逐渐对网络形成了心理上的依赖,沉迷于游戏中,导致他的生物钟紊乱,白天上课时昏昏欲睡,视力和成绩急剧下降。当父母把电脑设置了密码时,他却偷偷玩起了手机。父母和牛牛每天都会因为玩手机“斗智斗勇”,对其打骂已无济于事。无奈之下,父母把他带到我院寻求帮助。
我院副院长孔德荣介绍,这是网络成瘾综合征。一些青少年之所以长期迷恋上网,多是由于“心瘾”造成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一旦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导致网瘾。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消耗了精力,还耽误了学业,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兴趣丧失、生物钟紊乱、精力不足、视力下降及焦虑不安等症状。
孔德荣说:“孩子形成网瘾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父母失职的过程,因为孩子的一言一行,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所以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和孩子并没有意识到上网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对于已经形成网瘾的青少年,要及时找心理医生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监管,导致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网络。
孔德荣建议:“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家长对孩子玩电脑、手机的时间不用刻意干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要时刻留意。家长可以跟孩子沟通,采取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玩什么内容等方式,制定奖罚规则,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多开展有利于身体、智力、心理全面发展的活动,比如打篮球、下围棋、听音乐等。

专家简介

孔德荣 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硕士生导/副院长
兼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自闭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认知应对治疗学组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
主持参与国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奖5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
先后荣获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郑州市拔尖人才、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河南省医德标兵、郑州市重点学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学科带头人、郑州市精神科医师名医培养项目负责人、郑州市青苗指导老师、群众喜爱的心理健康传播专家等殊荣。
专科优势:失眠症、强迫症、焦虑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心身疾病以及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中西医结合与心理综合诊疗方案制定与实施。
上一篇:哪些人容易失眠
下一篇:小宇的“奇怪”成绩从困惑到寻因